“带了几百箱小糯玉米到展销会现场,不到半天就被一抢而空。”臻收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勐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忠强回忆起参加第七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时的场景,依旧笑得合不拢嘴。短短4天时间,他在展销会现场卖出3.3万余元小糯玉米,签订了40万元的意向订单,“说明我们西双版纳的小糯玉米在大城市消费者心中很有市场!”
3年多前,他绝对没想到自己的玉米能那么畅销。今天,小糯玉米慢慢的变成了西双版纳州农业的支柱产品——全州小糯玉米年内种植培养面积达到20.5万亩,产量16.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1.58亿元。
小糯玉米为什么能成为“爆款”?背后是上海援滇干部从实际出发,与当地干部深入合作,就小糯玉米产业发展探索出的新模式。
“2022年在排摸西双版纳州的特色农产品时,我们得知了西双版纳的小糯玉米。”西双版纳州委副秘书长、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西双版纳州小组组长费忠辉回忆。
当时,援滇干部下乡考察当地特色农产品,被农户邀请到家中品尝现煮的小糯玉米,觉得非常“惊艳”:这种玉米虽然个头小,但非常软糯,甜度高,香气足。由于农户大多自种自食,所以小糯玉米在市场上还不多见。
与茶叶、咖啡等云南已有的特色经济作物相比,小糯玉米的花钱的那群人显然更广。为什么不能做大小糯玉米产业呢?
原来,西双版纳历来就有种、食小糯玉米的传统,只是种植、销售方式比较传统,导致小糯玉米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链长不起来。
通过多方调研考察,援滇干部决定把上海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向西双版纳的小糯玉米产业输出,选中州内小糯玉米种植相对集中的勐海县勐阿镇,集中资金和精力推动当地小糯玉米产业发展。
首先是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壮大市场主体。在沪滇两地支持下,当地种植大户开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运营,并通过“轮茬种植”等科学种植技术,培育出3000余亩高标准小糯玉米培养种植基地。如此一番,改变了原先小糯玉米种植零散、不成规模的问题,大幅度的提升了产量。
为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展,援滇干部还将有限的沪滇协作资金用在“刀口”上,以“政府投厂房、企业投设备”的方式,支持企业引入科学加工方式,建起“清洗、杀菌、蒸煮、包装、装箱”一条龙的标准化生产厂房,使得小糯玉米经过现代化的流水线后,品质更高,走得更远。
通过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勐海县的小糯玉米生产规模起来了,标准化产品上市了。2024年,勐阿镇小糯玉米种植面积近1.5万亩,是2021年的2倍多。
一方面,依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自身资源和松江援滇干部牵线搭桥,勐海县小糯玉米走出了西双版纳,不仅出现在云南市场,还成为大城市展销会上的“爆款”。
另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援滇干部邀请下,前往上海、浙江等地考察学习电商经验,并从2022年起,开启线上卖玉米的新途径。以李忠强所在企业为例,自2022年以来,总共通过线多个订单。援滇干部在帮企业卖小糯玉米的短视频也火了一把,逐步提升了小糯玉米的知名度。
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当地农户种植小糯玉米的热情,援滇干部更进一步,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借鉴“东部经验”,以“订单农业”模式发展小糯玉米。在这一模式下,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服务,并确定订单收购价格。如此一来,消除了农户“种不好、卖不出、价不高”的顾虑。2024年,全镇签订“订单”的农户大约500户,种植培养面积约4000余亩。
同时,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相关企业还注册了“糯小萌”“北纬21°”等5个特色品牌。
至此,贯穿“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现代化、标准化小糯玉米产业链形成了。
在勐阿镇的示范引领下,西双版纳州出现了更多的小糯玉米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他们与相关种植户一起,推动小糯玉米从农民自种自食的小小农作物,“逆袭”成市场上的爆款。如今,在“百县百品”名单中,西双版纳主打小糯玉米的公司数已从2022年的2家增长到2024年的13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小糯玉米产业的发展,当地百姓不仅能通过“种玉米”获得收入,还有机会在现代化的加工厂里找到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
勐阿镇嘎赛村村民尹福林原本在家种甘蔗,自从村里有了小糯玉米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他就有了新工作:在加工车间负责质检。妻子同样来公司工作,“有了厂里的工作后,我们家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是原先的3倍”。
与夫妻俩一起工作的,还有村里来的分拣工人、包装工人。不一样的规格、不同渠道的玉米经过分类加工包装,送到全国各地。工人们一边忙碌,一边介绍:“只要手脚麻利,在生产高峰,一天能赚400元以上的工资。”
嘎赛村党总支副书记岩养说,现代化的加工销售方式,为当地增添了不少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以援滇项目为例,目前设有60个固定岗位,全年支付薪酬200余万元;还根据产销情况设有临时工岗位,平均每天用工80人,全年临时用工5万人次,总薪酬超过600万元。
面对小糯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干部和百姓还提到了来自松江的“五金”制度。
勐阿镇党委书记张何灵说,因为“五金”制度,小糯玉米的受益面逐步扩大。具体来说,“五金”是指租金、薪金、税金、基金、公益金。
“租金”指企业租赁厂房向村集体经济支付的租金;“薪金”指的是村民们就近务工获得的报酬;“税金”来自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法缴纳的税收;“基金”和“公益金”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向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回馈,其中“基金”主要用在村集体产业的升级上,“公益金”用在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等。
西双版纳的“五金”其实是与勐阿镇结对的松江石湖荡镇“五金”的活用。援滇干部介绍,松江的“五金”是租金、薪金、税金、股金和公益金,但考虑到当地村民对“股金”比较陌生,就改成了更容易被村民理解的“基金”。
因地制宜的分配的方法,让当地百姓更加看重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与此同时,援滇干部带来的“三个集中”理念则让当地干部印象深刻。
所谓“三个集中”,指的是资金向优势区域集中、收益向镇级平台集中、分配向薄弱村集中,目标是依据土地、投入资金等关键要素,合理规划收益分配,让援滇成果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在勐阿镇,嘎赛村地理和天气特征情况优势显著,不少企业、重点项目落户于此,获得集中支持后,玉米产业发展迅速,充分的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村子也成为“五金”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但按照与项目所在村的约定,村子获得的租金统一汇集到勐阿镇镇级平台统筹管理。具体分配时,镇级平台按约定给予项目所在村特殊的比例分配后,特别注重向辖区内的薄弱村集中,帮助它们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燃眉之急,促进全镇经济共同繁荣。
岩养说,村民们支持这样的分配的方法,“如果不是援滇干部带来的好模式,我们村不会有‘五金’,大家愿意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
与李忠强告别时,他提到一个好消息:经过援滇干部帮助,公司的种植基地里又增加了牛奶玉米这一新品种,产量理想,销售价格比小糯玉米更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正在酝酿一个新品牌,希望既有云南特色,又有上海元素,多亏援滇干部,才让小糯玉米产业有了今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加州史上最恐怖大火魔幻后续!有人拿喷火器故意纵火,还有人深入豪宅废墟“零元购”?!
8299元,iPhone16ProMax彻底杀红眼了,第二波国补终于来了!
联合国2025年各国GDP增速预测:美国1.9%,印度6.6%,中国呢?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