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同目标取向和价值追寻,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关键路径,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大力开展“五金”(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建设,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之间的深度协同,充足表现开放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进而打造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同发展的“金”字招牌,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协同体系,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精准匹配需求、高效集聚要素的金牌专业。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职业发展的根本基石,不仅关乎教育质量的飞跃提升,更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关键纽带。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专业布局,必须瞄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适应型人才。
基于深入的区域产业调研,针对职前职后人才培养的差异,统筹优化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专业配置,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构建专业体系的协同发展;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下沉县域办学,打通中高本一体化的专业建设通道;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对标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创新工学一体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既协同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就业。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打造紧密对接岗位、深层次地融合数智技术的金牌课程。课程建设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创新中扮演着桥梁和催化剂的角色,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提升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课程开发建设均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据行动逻辑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创新精神,适时吸收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增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课程实施强调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共建岗位能力图谱,开发模块化课程,转化企业岗位培训课程,融合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培养过程与工作实践的对接度;课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职业能力的可视化,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增强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同时构建开放性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让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间灵活转换学分,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培育“双师型”人才,锻造精英团队,数字技术赋能,打造结构符合常理、技艺精湛的金牌教师队伍。对于肩负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双重使命的院校而言,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融合型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协同发展质量的核心。
内培外引,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确保教师队伍与行业前沿同步发展;项目引领,打破单兵作战模式,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协作,培育团队精神,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科研团队;深刻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精髓在于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环境、资源、教育学生的方式和评价体系,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和智能化,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通过观念更新、系统培育、环境升级、体系保障等实践,打造可以胜任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模式”教师队伍。此外,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国际视野拓展,逐步提升教师的全球竞争力,确保教育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教学标准、深化技术融合、拓展资源共享,打造多元开发、形态多样的金牌教材。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中,教材建设是关键环节。
依托各类产教融合平台,组建由行业、企业、学校专家构成的教材开发团队,明确职业能力与技能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项目化、任务式、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反映最新技术和行业标准,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材形式与技术上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和交互式教材,整合案例研究、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教材内容在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共建共享,为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教材支撑。此外,通过持续更新和优化教材内容,确保教材与时代发展同步,同时强化教材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产教深层次地融合、数智技术全面升级、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打造场景真实、开放融合的金牌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构建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功能集成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结合专业群紧密对接的产业重点领域,通过园区、企业、学校三方共建共管,共同打造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它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也是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平台,更是区域内学校和企业开放共享的资源池。将企业的生产真任务、真场景、真过程、真产品融入教学内容,开发立足真实环境的生产性实践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建设数字远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产教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形成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集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教学、培训、研发和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并轨,融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中高本梯度实训功能于一身的实训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这一些措施,实践基地将成为教育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的典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