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陈玉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设计》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将主攻五个重点领域。
一是高端装备产品,包括先进高效电力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冶金及矿山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高效低排放内燃机、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二是新兴产业装备,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设备(核电、风电和其他高效清洁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及精密加工设施、智能印刷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大型智能工程建设机械、节能环保设备等。
三是民生用机械装备,包括安全应急救灾设备、医疗设施、消费品现代化生产和流通的“完整解决方案”、现代文办设备等。
四是关键基础产品,包括大型及精密铸锻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特种优质专用材料等。
五是基础工艺及技术,重点推进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工程等基础工艺的技术攻关,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CAX)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陈玉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设计》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一是主攻高端战略。要主攻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目前严重依赖于进口的高端机械产品,将以前“吃不了”的需求变成“十二五”的增长空间。要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解决传统产品“做不好”“不做好”的痼疾,提升中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要力促产业体系高端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因势利导,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 机械工业必须从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驱动发展。实现“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育。此外,根据诸多国产化依托工程的成功经验,还要格外的注意争取用户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以更多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的市场条件。
三是强化基础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业在许多主机国产化的进程中,实行了先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系统集成以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的“逆向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成就了主机产业的高速成长。但随着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感受到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强烈的有意制约。“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
四是两化融合战略。“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的水准;“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更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产品水平、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绿色为先”战略。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要成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自身生产的全部过程必须格外的重视的基础要求,尤其是作为机械工业中高耗能环节的热加工公司更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全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高效、低污染、能回收、资源可重复利用”等因素必须置于优先位置。要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陈玉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9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设计》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年均上涨的速度保持在12%左右,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左右。经济效益慢慢地提高,利润增长争取略高于产销增速,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增加值计)达到25万元/人年左右、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左右。
二是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产业体系向高端提升,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机械百强企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上涨的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同时,组织架构逐步优化。机械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20%左右,汽车前五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0%左右。
三是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左右。掌握一批重大产品的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25%左右,专利数量和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平衡有余;出口产品结构升级,高技术、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四是产业基础初步夯实。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局面初步改变。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过度进口的状况有所改观,国产高档测试仪器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的国内市场满足率显著提升,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的瓶颈环节有所缓解,数字控制机床中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配套的液压系统、风电设备配套的关键轴承等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基础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取得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核电装备等所需的高端大型铸锻件初步实现国产化。
五是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高。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推进设计仿真和优化,建立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平台,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提升公司制作的完整过程信息化水平,提升产品制造加工质量和精度。深化信息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升产品信息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公司实现全业务流程环节信息化的协同集成。
六是推进绿色制造。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吨标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5.9%。全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设计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如中小电机达到95%,风机达到92%-95%,泵达到87%-92%,气体压缩机达到85%-90%。内燃机油耗要降低10%,排放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发展目标是,我国机械工业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基本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三位,基本掌握了主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进入世界前三强之列。